十堰网10月31日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代代传颂的一句诗,彰显出诗圣杜甫无尽的大爱情怀。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对民生改善、社会幸福、国家富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时至今日,精准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了重大胜利,如何走好走实精准脱贫路?竹溪县龙坝镇正在实践中检验着答案。
精兵强将,建设深入精准脱贫科学队伍。
配好村委强班子。深入优化村两委班子成员结构,为攻克深度贫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结合村委换届,深入研判全镇19个行政村党组织班子运行、村干部工作业绩、村委班子成员结构等情况,通过“村民选举一批、能人自荐一批、选拔考核一批、政府选派一批”等“四个一批”方式优化村两委班子成员结构。对于情况特殊的村,采取镇党委下派或实施能人回乡工程,选取工作能力优秀、群众口碑突出的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书记,有效促进了村两委成员专业化、年轻化、合理化,切实发挥出村两委的作用。
严管驻村工作队。 激励与处罚并重,真正让干事者优先。龙坝镇共有驻村工作队19支,成员单位为市直单位、县直单位和镇直单位等,分别自龙坝镇辖区内19个行政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龙坝镇严格按照制定《驻村帮扶干部管理办法》,细化帮扶干部职责任务、制度纪律、工作保障、考核奖惩、廉洁纪律等具体要求,要求驻村帮扶干部与镇村两级干部同出勤、同记录、同考核。同时采取入户核查、专项检查、暗访督查等方式,对驻村干部到岗履职、工作开展、作用发挥、群众满意度等进行督查严管。
遴选增派新力量。龙坝镇立足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实际,选优训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广开门路“选苗子”,根据各村显示情况确定后备干部人数,采取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组织推荐等方式,按照笔试、面试、考核等程序,重点从年轻人中选择品格优异、能力突出者作为后备干部,共选派又后备干部19名到各村任职,并且按照少则学之、干则训之、用则练之的原则,组织后备干部参加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后备干部推动发展和服务群众能力,更好的发挥出后备干部的作用。
因地制宜,打造产业促进脱贫新生引擎。
一抓品牌培育,发展特色产业。龙坝镇积极申报、争取、实施涉农项目,引导社会资本、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本镇的特色产业发展。明确短平快的食用菌产业为主导产业,采取“政府投资+基地+专合社+农户”等方式,在肖家边村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车间,承办全国食用菌现场会,积极搭建产供销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集中力量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同时发展以油茶、树莓和梅花鹿为主体的种养殖产业,既形成规模效应,又突出特色产业,不断拓宽增收渠道。
二抓技术帮扶,强化科技支撑。龙坝镇深入贯彻科技引领进步理念,大力开展技术指导与培训,先后组织产业致富带头人、创业带头人等人员进行培训学习。组织相关行业专业人员深入到各村进行知识讲解、进行简单的技能培训。在肖家边村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车间,从湖北随州、山东、福建等地引进先进的设备,具有科学性能高、生产效率优、安全性能好、运行效果佳等优点,有效的降低了食用菌的制棒、生产、加工成本,并且大幅提升的成品菌种质量,拓宽了销售渠道;邀请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的教授到现场进行交流指导,强化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推广,推进良繁体系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含金量,以科学技术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三抓文化内涵,推动旅游致富。近年来,龙坝镇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以毛家窑土陶文化、红庙孝文化和汪家坪村的古村落文化为代表,正逐步实现特色乡村旅游促进脱贫致富。毛家窑位于龙家坝村,毛家窑的土质地特殊,烧出的陶成色很好,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红庙早在古时候声誉就远近闻名,文武百官途经此地时都会进庙朝拜,在红庙广场公园,“孝”文化的典故栩栩如生、精彩感人。位于汪家坪村内的一片历史悠久的古老村落,是当地农耕文化的精粹,见证着一个群体辉煌或没落,阐述着当地文化多样性,是当地地域文化特色最动人、最真实、最权威的描述者,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稀有的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建章立制,开创脱贫巩固提升长久局面。
建章立制首先要着眼于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要稳定、发展、进步,首先要有好的制度。对精准脱贫这项意义远大的战略工程而言,好的制度首当其冲。龙坝镇以见真章、立真制为出发点,筑起顽症劣疾的“防火墙”,严格做到思想真重视、行动真到位,严防脱贫攻家中出现形式主义。动真格、硬碰硬,对于检视出来的问题,根据龙坝的实际情况,做好调查研究、整改落实、巩固提升,及时建立台账,总结经验,把先进经验、优良做法加以推广,真正做到制度化、流程化、长久化。
建章立制重点要聚焦于精。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建章立制的目标在于要解决已有问题、防范潜在问题,要做到精细化而非广撒网,以精制度发挥真效能。龙坝镇本着“定得精、用得上、管得住”的原则,结合已有的规章制度,制定相关领域的“升级版”、精细化制度;聚焦当下精准脱贫工作最急迫、最紧要、最突出的问题,紧紧围绕“一有两不愁三保障”这个关键,针对具体工作精建章、精立制,量化规章、细化制度、求实弃虚,做到把准筋脉、切中要害、精益求精。有效推动了整镇精准脱贫工作的开展。
建章立制关键要立足于“实”。绝知此事要躬行,建章立制的关键在于“实”行。令在必信,法在必行。规章制度执行有力、落实到位到能体现其价值、发挥其效力。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规章制度如果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里,便会成为摆设。龙坝镇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为契机,真学、严查、实改,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从群众的角度出发,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久久为功,把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定期开展“回头看”,建立政策、制度落实台账,确保脱贫攻坚成效成果不过期,建章立制出实效、开创脱贫巩固提升长久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