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中心 >> 正文
竹山县龚世兵扶贫扶到老百姓的心坎里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4日9:14 文章编辑:袁野
    十堰网11月4日讯(朱本双):“大爷,我给你送书来了。”“我腿脚不灵便,真没想到你亲自把书送上门来,麻烦你了。”界岭村二组行动不便的无职党员欧为贵老人满脸感动。

    11月2日,湖北省竹山县双台乡界岭村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龚世兵,为欧为贵老人送去《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刚要》等书籍,开展送党课上门活动。

    从2016年3月至今,竹山县委党校派驻的“第一书记”龚世兵已经在界岭村工作3年多来了。“村里住房条件改善了,老百姓都住上新房了;户平种植1亩魔芋,致富劲头更足了……这都多亏了龚书记啊!”提起龚世兵,界岭村干群纷纷竖起大拇指。

    老师变身“书记”,扶贫遇到“怪事”

    “以前在党校当老师,每天都是正常上课,感觉比较单纯。但是,当了‘第一书记’后就不一样,怪事、奇葩事时常发生。”龚世兵深有感触。

    界岭村距离竹山县城约50公里,因与十堰市郧阳区鲍峡镇毗邻,且以山岭为界,所以得名界岭。界岭村山高路险,地势崎岖,是远近闻名的深度贫困村。老百姓多依山而居,世代务农,但因耕地坡度大,土壤贫瘠,所以经济收入微薄。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留守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和留守儿童。

    界岭村有个老单身汉,叫老欧,父母双亡,一直单身,自幼患有疝气疾病,属建档立卡贫困户。

    龚世兵找到老欧,给他仔细宣讲了农村贫困户医疗报销政策,让他好好治病。没想到,老欧斩钉截铁的丢了两个字:“不治!”这让他始料未及。他仔细询问其原因,老欧总是支支吾吾,遮遮掩掩,就是坚持不治。

    经过巡村入户,大量走访,村民无意中的一句话提醒了龚世兵,“老欧是个老实人,从小被别人欺负惯了,免不了疑三惑四的。”原来,老欧由于自小患病,再加上父母早亡,经常有闲言碎语对其品长论短。虽然说者无意,但听者有心,久而久之他便形成了孤僻多疑的性格。看来,还是老欧心里有疑虑没有放下。

    龚世兵对老欧增加上门寻访次数,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给他讲政策,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为他着想,对老欧开展心理扶贫。

    功夫不负有心人。老欧终于开了口,原来,他虽然打心眼里想接受治疗,当自己是单身汉一个,住院又没有熟人,怎么办理住院手续?需不需要自己垫钱?报销又该找谁?多久能报销到账?住院去了谁又来照顾自己?这一系列的复杂心理让老欧疑虑重重。

    心结打开了,龚世兵为他联系医院,协调通过绿色通道办理住院手续,帮助其处理报销流程,并且还找了他的一个远房亲戚照顾他住院期间的饮食起居。

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老欧终于安心地在竹山县人民医院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康复效果良好。“感谢你们,我这一辈子活到老了,还能享受这么好的政策......你们非亲非故的,真是为我操碎了心!”放下思想的包袱老欧,激动的握住龚世兵的手,忍不住泪眼汪汪。

    农民要脱贫,增收是核心

    界岭村全村共有266户居民,1064人,贫困户171户,489人。2015年脱贫2户,8人;2016年脱贫4户,12人;2017年脱贫79户,296人,目前还有84户,165人未脱贫。全村上下正通过发展茶叶、魔芋、芍药、白芷、光伏等产业建设解决创收难题,确保2019年底整村脱贫。

    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他决定从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入手,要想发展产业,群众思想要解放,

    农村那种“养猪为过年,喂鸡只为油盐钱”的思想根深蒂固,必须培养和提高贫困家庭的市场经济意识。界岭村山大人稀,到了秋季,山上的猕猴桃、八月炸、土蜂蜜、核桃只能成为自己平时或过年的零食。通过走访,他发现236省道贯穿该村,过往车辆很多,路边摆个地摊儿肯定有人买。2016年一驻村,他就在网上为贫困户订制了20顶遮阳帐棚,为各种农副产品找到销路,一两个月下来,最多挣了七八千元。2018年,他又在建起村内微信群,现在谁家有东西要卖,谁家要买什么东西,只要哟呵一声,立马都有回应,买卖公平,市场经济意识增强了,生意越来越红火。

    界岭村有老龄茶园500多亩,由于人口的变迁,土壤肥力的下降,效益越来越差,他了解这一情况后,2017年、2018年争取县委党校支持,每年施茶叶专用肥,户均增收3000多元,争取老茶园改造200亩。2019年,发展香菇10万袋,村里的支柱产业越来越多了。

    通过走访,龚世兵了解到界岭村有种植魔芋的好传统,曾经兴旺时年产20多万斤,现在魔芋市场前景广阔,群众说没有新品种。通过多方打听,了解到恩施州农科院魔芋研究所有新品种“鄂魔一号”,抗病能力强、产量高。他亲自开车,带着村干部去恩施考察后,调种5000斤,种植50亩优质魔芋品种栽培示范基地。该村坚持把小魔芋作为一个大产业来培育, 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大户带散户的发展模式,不断调整产业布局,大力培植典型,建立示范样板,加快实现户平种植1亩魔芋的目标,带动全村精准脱贫、稳定增收。

    “我是一名党员教师,也是一名普通的驻村扶贫干部,我的能力也是很有限的。但是,我一定从小事入手,把一件件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扶贫扶到老百姓的心坎里,真正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才能担起那份沉甸甸的扶贫责任。”龚世兵坚定地说。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条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实名:十堰新闻网 十堰新闻 域名网址:www.syxw.net
投稿邮箱:E_mail:syxw668@126.com 或 E_mail:syxw668@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