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中心 >> 正文
竹山县安河口村一党员干部爱洒贫困户精准帮扶拔穷根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7日10:47 文章编辑:袁野
     十堰网11月7日讯(张云朝 唐启忠 刘奎 黄昭贵)11月6日,竹山县竹坪乡安河口村村民费中兵,看着漂亮的楼房、即将产仔的母猪、长势正旺的茶园,想着正在靠手艺挣钱的儿子,寻思着这日子一天天地红火起来了,心里美滋滋的。他在心里念叨着“有了好‘亲戚’,想不脱贫都不行。”

    在费中兵心里念叨的“好亲戚”,是竹山县公路局党员干部全任东。“说曹操,曹操就到。”正当费中兵念叨的时候,正好全任东正好来他家开展收入明白卡、帮扶明白卡、享受政策明白卡“三卡”上墙工作。哥俩一见面,两双手收就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了,久久不肯松开。

    “刚开始,可不是这样。”全任东心里记得很清楚。

初次走访吃了闭门羹

    2014年,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竹山县公路局负责联系该县竹坪乡的4个贫困村,其中一个就是安河口村。尽管安排有驻村干部,但是,作为党员干部、局长的全任东,还是亲自挂帅,经常到联系村了解情况,督促进度,解决实际困难。并主动要求安河口村将最困难、问题最大的贫困户分派给他包保。

    全任东包保帮扶的五户贫困户中,费中兵是其中一户。

    费中兵50多岁,是上门女婿,家中四口人,妻子、八十多岁的瞎子丈母娘和一个患有癫痫病的儿子,居住小三间土木结构危房。家庭因残、因病、住房条件差,2014年按评定程序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工作难度较大。

    费中兵看着破旧的房子、眼瞎的丈母娘、生病的儿子、家里穷困潦倒的样子,整天里愁眉紧锁,破罐子破摔,就只管干干农活,不饿肚子就行了,还时常发牢骚。

    为了精准施策,全任东开始上门走访,了解情况。到家的时候,费中兵正准备下地干活,见有人来了,不理不睬。全任东说明来意,可是费中兵说:“问这问那有什么用?穷总是穷了,还想咋的?我穷的原因,是我懒,我不能干!”说罢,扛起锄头就走了。

    “我好心好意来帮扶你,你还不领情,这就怪了。”全任东心里憋了一肚子气,于是到其他贫困户家中走访。

    气归气,但是,身为党员干部的他,心里也拗起来了,“我倒要看看,是你狠还是我狠,总有一天我要和你结成‘亲戚’。”

“三同”见真情

    生活上的脱贫容易,但是要拔掉思想上的穷根难。在许多贫困人的眼里,根本没有“致富”这个概念。但对于帮扶干部来说,他们却要用自己的方式,让贫困户焕发生机。

    第二次走访,不管费中兵在不在家,先把帮扶他的大米、食用油、化肥等生产生活必需品,送到家里。

    费中兵刚好在家。“费大哥,我知道你的情况,一不是你懒,二不是你不能干。其实,你是个直性子人,经常喜欢帮助别人,心肠好,也挺会处事的。就是眼前有点困难,相信有党的好政策,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富裕起来的。”一席话说到费中兵的心坎儿上了。于是费中兵主动向他汇报了自己的家庭情况、贫困原因。

    这次两人谈得很投机,全任东一口一个“大哥”地叫,费中兵只好一口一个“老弟”地应。从此,他俩就以兄弟相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身为局长,在局里工作忙、任务重、压力大,可是再忙他每月必须到贫困户家中走访,了解情况、宣讲政策、指导生产、帮助田间管理等,还自己掏腰包为“亲戚”送来大米、食用油、化肥等生产生活必需品,每当“亲戚”有喜事,比如乔迁新居,他还亲自上门祝贺,每次上门,少则吃两顿饭,住一晚上,多则呆上几天,在同吃同住同劳动中,与贫困户拉近了关系,“亲戚里道”的在扶贫路上越走越亲。

    为了尽早整村脱贫,他多次把公路局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放在帮扶现场举行,让局里的年轻同志都到贫困村里走访贫困户,帮贫困户开展生产劳动。

    他不仅将主题教育落实到帮扶行动中,还要求所有党员干部不要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要用绣花的工夫,俯下身子扶真贫,真扶贫,贫困户不脱贫决不收兵

    为了让贫困户永久脱贫,必须培养人才。在全任东的带领下,公路局的干部职工们,每年捐资5.5万元,用于资助上高中上大学的学生读书。

生态搬迁改善居住环境

    全任东按照“一有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制定脱贫规划。费中兵这一户吃穿不成问题,主要是改善住房条件和增收致富。首先是解决住房问题,必须抢抓政策机遇,2016年通过生态扶贫搬迁奖励政策,全任东帮助他建起了一栋宽敞明亮的楼房。

    在建房的过程中,全任东上门帮助他们选地址、摆位置、量面积、搬东西等,叮嘱建设方一定要保证工程质量。

产业发展促脱贫

    光有漂亮的楼房没有产业还是不行,在发展粮食作物解决温饱的同时,全任东有指导费中兵发展无性系茶叶3亩,培植发展后劲。又自己掏腰包500元购买一头良种母猪,现在母猪有300多斤,已经产猪仔三十多头,增收一万多元,真正形成了种养并举、农副双收。

指导学艺培植终身致富的本领

    在多次走访中,看到费中兵的儿子费翔,虽然已经27岁,可是面黄肌瘦、不善言语很沉闷。在交谈中得知,他患有癫痫病长期服药,不愿接触外人,意志消沉,全任东在三同活动的茶余饭后,主动与他交谈,要他树立生活的勇气,不要被病魔打倒,要阳光快乐的面对生活,只要振作精神,病就会慢慢好起来的。

    “你这小伙子长得很帅气,不要老实待在家中,要走出去学一门手艺,为你的终身创造财富。”全任东说。全任东问他愿不愿意学习理发,如果愿意就在竹山给你请个师傅,学徒期间包吃包住还给工资,学到师傅级别工资收入可观,或者学成后自立门户,到那时候有手艺能挣钱,也不愁娶不到媳妇了。

   一席话说的费翔心花怒放,对未来生活有了新的憧憬,当场就答应了。

    全任东回到县城里,联系上了一个理发店,把费翔接到县城,管吃管住。在费翔学习手艺期间,全任东经常到理发店去了解费翔学艺情况,还把他送到武汉去培训学习卷发造型两次,看到这个娃子积极上进、学艺有成,全任东从内心感到无比的高兴。

    全任东爱洒贫困户,精准帮扶拔穷根。如今,费中兵一家,短期发展有种养业,中期发展茶叶,长期致富有手艺。

    全任东发扬了“钉钉子”的精神,下足了“绣花”的功夫,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挥洒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结出了丰硕的成果。2016年,安河口村率先实现了整村脱贫出列。

    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农村更坚实,没有一种事业比造福人民更崇高。全任东爱洒贫困户,精准施策拔穷根,用真心赢得了贫困户的赞许。或许因为帮扶,让他失去了许多城市的“灯红酒绿”,也缺少了许多家庭的“天伦之乐”,但脱贫攻坚的路上,却留下了他永不磨灭的足迹,留下了让后人为之称赞的“党员力量”。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条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实名:十堰新闻网 十堰新闻 域名网址:www.syxw.net
投稿邮箱:E_mail:syxw668@126.com 或 E_mail:syxw668@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