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中心 >> 正文
竹山县得胜镇稻香诗社荣获先进农民诗社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11日10:6 文章编辑:袁野

 

    十堰网12月11日讯(何程):第三届中国襄阳孟浩然田园诗词论坛暨孟浩然田园诗词大赛颁奖大会于12月7日在襄阳举行,经专家评审,共评出孟浩然田园诗词创作奖2名、评论奖2名、新秀奖1名;优秀作品100首。竹山县得胜镇稻香诗社等15家农民诗社获评先进农民诗社、陈欣荣等22人被授予优秀农民诗人称号。来自全国10多个省市区的专家、诗人、诗友170余人出席。得胜镇稻香诗社社长陈欣荣代表十堰市优秀农民诗人参会。

    稻香诗社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民间文学团体,于2016年6月13日,陈欣荣和夏启军、蔡金朝等人在得胜镇文峪河村万兴寨自发成立,原名“草根诗社”,次年10月由竹山县文联更名为“稻香诗社”。诗社的宗旨是“以文会友,以诗咏志,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致力于诗词的学习和创作,讴歌新时代,服务新农村,引领新文明”。

与社长漫谈诗意人生

    12月10日,稻香诗社社长载誉归来,笔者闻讯来到陈社长的住处,与他促膝畅谈后,进一步走进了陈欣荣的诗意人生。

   “我要成立诗社!”“你还吃不吃饭了?”今年58岁的湖北十堰市竹山得胜镇大桥村村民陈欣荣,说起当年成立诗社被老婆骂过一顿。

    从小就爱舞文弄墨的陈欣荣,这几年对诗歌愈发上瘾,2012年找到得胜中学退休教师胡传宗以诗会友。2014年,胡传宗迁居江苏,陈欣荣又慕名找到70岁的退休教师夏启军探讨诗词。“最初的想法,就是组织志同道合的人,搞点儿文的,不能没事打牌喝酒。”陈欣荣说,几年积累下来,一起交流的文友越来越多。

    2016年6月,陈欣荣、夏启军邀请该镇复兴村袁寿康、大桥村李厚仁、八道关村蔡金朝等农民诗友一起研讨诗歌,并发起成立诗社。陈欣荣想到大家都是普通劳动者,就取名“草根诗社”。蔡金朝还作了一首《草根人》:“各守一个人,心系诗社里。来往虽频不见人,却有书文寄。”

    起初,诗社没有固定活动场所,大家想见面了,就到几名骨干成员家里、门店相聚。陈欣荣还出路费组织诗友到该镇文峪河村万兴寨、八道关村楚长城遗址游览,诗友纷纷作诗向陈欣荣交“作业”。去年5月,夏启军因难忘八道关村楚长城遗址一游所见所感,赋诗一首《再说游八道》:“那日携朋八道游,不临绝顶誓不休。山河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平畴。四海风云来眼底,万家忧乐上心头。摘星揽月无别事,欲与嫦娥共唱酬。”

    “截止目前,已发展会员22人,覆盖11个村,其中党员8人,在培入党积极分子4人。主要成就是创办内部刊物《稻香诗》,已编印正刊11期和号外2期,登载诗词2100多首,县以上刊物公开发表62首。”陈欣荣有些自豪的向笔者介绍。据悉,稻香诗社先后受到《今日竹山》、《十堰日报》、《湖北日报》和新华社《半月谈》等媒体机构的广泛关注并被多次报道。

   “您作为诗社的领头雁,肯定默默付出了不好,您家人有没有反对,您自己有没有怨言呢?”“家人,开始也反对,但后来也就慢慢理解支持了;我是社长,只要把社员们拧成一股绳,力量往一处使,付出再多,心里也是甜的...”陈欣荣笑着说。

与社员共忆诗社趣事

    2016年6月13日,这一天陈欣荣印象最深:他和70岁的夏启军、62岁的袁寿康、61岁的蔡金朝等人,组织一生中第一次野炊,也是诗社的启动仪式。有人拾柴生火,有人搭灶安锅,有人淘米做饭,忙得不亦乐乎。蓝天白云下,欢声笑语,吟诗作对,连同锅碗瓢盆的撞击声,交织成美好欢快的野炊交响曲。

    “大家像小孩子一样,站在山顶上,仿佛手可摸着天。”夏启军回想起来满脸笑容。这次野炊,大家纷纷抒怀,夏启军更是一口气写下八首七言古体诗。其中,一首绝句记录了这次野炊的不易:“少小不屑天柱高,老来方畏路迢遥。攀藤附葛岂易事,难比同行胆气豪。”

   网名“淡抹初夏”的王璐,过去始终不露庐山真面目。每当陈欣荣等人有新作发表在QQ空间,她都会留言点评一番,也偶尔自创散文作品。这让陈欣荣看在眼里,总想拉她“入伙”,却因不知是谁,让陈欣荣等人猜了3年。诗社成立后一次偶然机会,“淡抹初夏”终于鼓足勇气正式亮相。原来,王璐正读初中的儿子也爱诗歌,为了给儿子树立榜样,王璐远离麻将,农闲就读读书,写写散文诗歌。

    社员杨慧说,加入诗社后仿佛“灵魂有了依靠”,激发她创作了《我们不是候鸟是留鸟》等现代诗;八道关村农民蔡金朝家里种了6亩地,一到晚上“放下锄头拿起笔头”,再也没往麻将馆去过一次;诗社内刊《稻香诗》责任编辑姜奎白天忙生意,晚上就在店里排版、打印、修改、校对。“生活过得充实、有诗意、又有激情。”姜奎说。

文化新风吹满庸城得胜

    得胜镇毗邻陕西,是古代“朝秦暮楚”之地,素有文化古镇的美誉。用得胜镇党委书记曾诗军的话来说,得胜有着崇文重教的深厚社会基础,这几年脱贫攻坚步伐加快,为稻香诗社的诞生,加了一把火。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兴办文化、参与文化活动热情高涨,文化主体意识显著增强。针对这一实际,得胜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支持全市唯一一家农民诗社——“稻香诗社”在发展中不断探索,激活基层群众的“文化细胞”,不仅创造出群众广泛关心、参与文化事业的大环境,同时探索出了一条政府搭台、百姓唱戏的乡村文化发展振兴新路子。

    2018 年5月,镇党委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拨款为诗社添置了一台彩色专业打印机、两台电脑、四套办公桌椅、两组档案柜、一张创作写生桌,并安排大桥村委会给诗社调剂两间办公室和一个活动室,安装百兆宽带,鼓励和支持诗社发展,使这些农民诗歌爱好者有了学习、交流、提高创作能力的固定场所。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多次参加诗社采风、座谈活动,与诗社成员深入探讨交流,鼓励他们不断挖掘得胜深厚的地域文化资源,努力探索创作理念、创作内容、创作方法,不断增强诗词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把诗社造就成有艺术修为,有社会责任,有使命担当的团队。

    从农民自发到政府主导,从居无定所到规范办公,从成立诗社到创办《稻香诗》,稻香诗社播撒了文化的种子,展现着群众的文化自信,提升了群众的参与感和幸福感,激发了乡村活力。

   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意义上的振兴,更有精神层面的振兴。如何进一步放大文化品牌效应,使之成为振兴乡村文化的抓手,引领乡风文明的载体一直是得胜镇党委政府思考和努力解决的问题。得胜镇党委认为,得胜是茶叶名镇,也是文化古镇,抓文化必须像抓茶叶产业一样,没有长效的激励机制,品牌的树立就不容易,品牌的放大则更不容易。为此,镇党委政府研究,提出了“种文化在乡村”的新思路、新理念,决定把稻香诗社作为乡村文化发展的载体和试点来培育和支持。明确分管文化的党委班子成员对口联系服务诗社,为诗社协调解决诗作装裱、诗刊印刷、外出采风、办公设施等具体问题,帮助策划每期诗刊选题,并向各大媒体宣传推介,营造内外部环境。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大家虽然都是基层劳动者,但对生活都有自己的诗意追求。”夏启军的话说出了中国农民的浪漫心声。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条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实名:十堰新闻网 十堰新闻 域名网址:www.syxw.net
投稿邮箱:E_mail:syxw668@126.com 或 E_mail:syxw668@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