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中心 >> 正文
中国茶文化重要发祥地茶乡竹山召开茶商大会引关注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9年6月27日15:38 文章编辑:耕夫

    十堰网6月27日讯(袁正洪):6月24日至26日,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茶叶学会,北京、上海、浙江、山东、四川、陕西、河北等多个省地市县的400多名茶学专家、茶商齐聚茶乡湖北竹山县,参加“中国•竹山首届茶商大会”,参观茶场、茶企、茶产品展销,兴致赞誉“绿满竹山,茶香天下”。

    笔者于1996年春开始收集挖整学习研究鄂西北十堰市及以武当道茶、武王贡茶为特色的茶文化。竹山县古为庸国,建都上庸。《括地志》载:“方城山,庸之都城。其山顶上平,四面险峻,山南有城,长十余里,名曰方城。”《尚书·牧誓》载:“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王曰:‘!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由此可见,庸国是当时武王讨伐商纣联军的主要部分,排在蜀、羌等国家的前面。

    早在商、周时期,庸国人就发现了地域特产茶叶、蜂蜜,并将此作为贡品。我国最早的地方志书、晋代《华阳国志》记载: “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丹漆荼(古称荼,唐代减一横称茶)蜜……皆纳贡之。”其所说的茶叶、蜂蜜、生漆产地“巴”,实际上为大庸国地域的三峡地区,即后来的峡州、夷州等地,现今十堰市所辖的房县、竹山县、竹溪县及邻近地域古时曾为庸巴之地。表明公元前1066年,茶已经成为古周朝的贡品,系三千年前有史籍文字记载的贡茶。

    多年来,笔者挖整学研茶文化,尤以武当为特色的道茶文化,查阅史籍资料,经研究认为:鄂西北神农架武当地域古为庸巴秦楚、长江汉江之间的鄂西北汉武当神农架地域,是我国茶树的重要发祥地 (神农架神农常百草发现荼说)。2009年10月24日,笔者向中国茶叶博物馆研究员周文棠专家汇报后,周文棠特为此题词:“中国鄂西山地的大巴山、武当山、荆山、神农架、巫山地域是中国茶树的原产地。”

    我国各地有成千上万个茶产品,有十大名茶之说。笔者研究认为我国有“西湖龙井,武夷岩茶,武当道茶,寺院禅茶” 四大特色名茶而闻名于世,被百度列为词条。

    鄂西北十堰市竹山县,地处两江(长江、汉江)、两山(神农架、武当山)地域,南北气候兼有,生态良好,茶园大部分布在海拔500-1000米的山岭之中,生物多样性,山清水秀,高山高香出好茶,孕育了茶叶“绿豆色,清花香,内含物丰富”的独特品质特征。

    近年来,竹山县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学会专家和省市农业部门的亲切指导和支持下,大力推进茶叶产业发展,在茶树良种化、茶园生态化、生产机械化、产业品牌化,茶叶产业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改善生活品质的民生产业、建设生态农业的绿色产业。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27万亩,综合产值21亿元,覆盖全县80%的行政村,带动50%以上的农村人口增收致富,成为享有盛名的茶叶之乡。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条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实名:十堰新闻网 十堰新闻 域名网址:www.syxw.net
投稿邮箱:E_mail:syxw668@126.com 或 E_mail:syxw668@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