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综合分类信息 >> 摄影集锦 >> 正文
湖北房县诗乡酒乡溯源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9年8月24日16:10 文章编辑:原野

   房县隆重举办诗经·黄酒文化旅游节

房县隆重举办诗经·黄酒文化旅游节

中华诗祖西周太师尹吉甫塑像(著名画家丁长河雕塑)

    十堰网10月19日讯(耕夫、张顺): 10月17日至18日,中华诗祖尹吉甫故里、诗经之乡、黄酒之乡湖北房县隆重举办“中国扶贫日·湖北旅游行暨房县诗经·黄酒文化旅游节”、 “诗祖尹吉甫宗庙复修竣工·读书人的圣殿盛典”、 “《诗经》特种邮票发行暨全国集邮巡展”、 诵诗和“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助推扶贫讲座” 等系列活动,在省市县乡(镇)领导及宣传文化、工业农林、食品卫生、技术监管等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节日活动一展“诗祖故里,风雅房县”、“ 诗经之乡,黄酒之乡”、 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特色产业、生态旅游、魅力风光,“民歌海洋”,“ 文化是根是灵魂,提升人们精气神”,“ 经济是树是力,生态旅游产业扶贫增效”, 干群齐赞、欢乐喜人,充满生机活力、团结奋发、开拓兴县的热烈气象,真可谓“诗经黄酒旅游节,房陵人歌动地诗;文化产业促扶贫,欲寻胜景数房陵。”

    中国诗经学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袁正洪,高级职称:主任编辑,高级政工师,曾任十堰市委政策研究室正县级政策研究员,1974年开始收集房县民间文化,1980年开始收集诗经尹吉甫文化,挖整编著了《诗祖尹吉甫故里房陵文化研究丛书》3本,总编了《 国风文化房陵典藏丛书》3本,计6本。其《中华诗祖尹吉甫之研究》、《中国历代帝王将相特放房陵典籍录》、《神农武当医药歌谣》,填补了我国历史文化相关领域的空白,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研究诗经之乡房陵文化的成果。袁正洪等人发起创办了十堰市民俗学会和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在省市县领导重视和许多专家的亲切指导下,多年来,袁正洪艰苦收集挖整考察研究诗经尹吉甫文化,做了一点为家乡房县应作的工作。

    袁正洪介绍,房县古称房陵,《竹书纪年》记载:“帝子丹朱,避舜于房陵,舜让弗克,遂封于房,为虞宾,是为房子国。”丹朱之子叫陵以父封国为氏,则称房陵。并非“山林四塞,四室如房”而曰房陵。如若“山林四塞,四室如房”则叫房陵,那么一般山区县多是群山环抱县城盆地,“山林四塞,四室如房”,岂不也应叫“房陵”?误矣!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房县是西周太师、《诗经》的采风者、编纂者、伟大诗人尹吉甫的故里。尹吉甫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音乐家、武术家、书法家,西周时最高的税务和市场管理高官。中国现代研究《诗经》泰斗夏传才在为《中华诗祖尹吉甫之研究》一书写序中说:“尹吉甫生于周厉王27年,卒于周幽王七年(公元前852年~775年)。尹吉甫比孔子早301年,比屈原早512年,比李白早1553年,比杜甫早1563年,比白居易早1654年。从尹吉甫诗作的文彩、其名篇思想艺术对后人的影响,他对《诗》编纂成书过程中的贡献等多方面,尹吉甫被尊称为中华诗祖。”尹吉甫是古彭国房陵人,故里房,仕于周,征战于陕西太原、河北南皮,食邑于房、卒葬于房,是湖北历史文化第一名人。夏传才先后三次来房县考察充分肯定“房县是《诗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特题词房县是“尹吉甫故里”、“ 诗经之乡”。

    袁正洪和中国诗经学会会员陆龙权撰写的1﹒2万字《诗乡酒乡房县深藏千古诗经中酒文化民俗风情》的论文,今年8月8日,在甘肃兰州召开的中国诗经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陆龙权在会上学术交流发言,引起专家学者们的高度关注。该论文逐篇逐句研究统计:在《诗经》风雅颂305篇中有3 8篇71个(句)酒字,其中包含“酒”字在《诗经》中有8句里面使用了酒的不同的别称字。《诗经·国风》160篇中,有5篇中出现7个酒字。《诗经·小雅》74篇中,有19篇中出现41个酒字。《诗经·大雅》31篇中,有8篇中出现14个酒字。《诗经·颂》40篇中,有6篇中出现9个“酒”字。

    酒乡房县深藏《诗经》酿酒工艺、房县沿袭《诗经》中的酒规酒德、诗祖故里传承诗乡酒香民俗风情,尤其是《诗经》中蕴藏着博大精深的酒文化,而房县酒文化中深藏着《诗经》酒文化中的浓郁民俗风情,劳动、生活、健身、养生、婚、丧、嫁、娶、节庆等等,诗乡诗韵,酒香雅兴,无不彰显着诗经之乡、黄酒之乡宁人陶醉的美好民俗风情。

    袁正洪等人经专题深入挖整研究,撰写了《漫话房县黄酒历史渊源、特色和养生健身功效》二万四千余字的文章。该文章说,追根溯源,房县黄酒的历史有以下几种说法:

    1. 古代黄帝黄酒之说。房县黄酒,是用优质糯米和小曲酿制而成。刚开始呈乳白色,沉淀一段时间后,变成淡黄色。相传黄帝的后裔迁徙生活在房县,饮用黄帝传承的酒,所以叫黄酒。据《黄帝与酒》一文记载:黄帝在打仗胜利后,亲自舀酒犒劳将士,作为佳品赏赐给他们,激励他们更加勇敢地作战,从此在民间叫黄酒。此说是否有依据呢? 房县七里河考古揭开了房县何以叫黄酒的千古之谜。据考古发掘研究表明,房县古为颛顼、神农炎帝、祝融氏后裔生息地。房县七里河考古还发现有鬶,鬶是古代重要的酒具,房县七里河考古出土陶器鬶就充分证明了房县酒文化的历史很早。以及房县考古西周、春秋战国至汉代都有古代酒器,也表明房县酒文化历史悠久。

    2. 封疆酒之说。随着历史的发展,在房县沿用黄酒称呼的同时,还有“封疆酒”的美誉。这来源于丹朱避舜于房的传说。据《竹书纪年》记载:“五十八载,帝使后稷放帝子朱于丹水。”又载:“唐尧一百年,帝陟于陶,帝子丹朱避舜于房,舜让弗克,遂封于房为虞宾,是为房子国。”相传,丹朱到房县避舜创业,并用黄酒犒劳百姓治河创业,所以此酒也叫“封疆酒”。

    3. 周天子御酒之说。房县是西周太师尹吉甫的故里,尹吉甫是北伐猃狁的大将,也是辅佐宣王中兴的重臣。尹吉甫古彭国房陵人,相传尹吉甫从古彭国房陵带着房陵黄酒到西周镐京,将黄酒敬献给周宣王,周宣王饮用房陵黄酒,大赞味美,遂封为 “天子御酒”。相传周宣王命尹吉甫征战猃狁打胜仗回来,宣王用“房陵天子酒”设宴犒劳征战归来的尹吉甫。从此,“天子房陵御酒”的名气就传开了。

    4. 宫廷皇酒之说。房陵是物华天宝的宜居之地。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流放是十分独特的政治现象,被统治者自诩为一种仁慈的刑罚。尤其是特放房陵者多是帝王将相皇亲国戚, 按古时法律规定,房县是超出法律之外不足法定流放距里的特放地,所以对特放者在特放地的生活环境选择上有别于其他流放地。宫廷帝王皇亲及将相因故特放到房陵,要受到别离宫廷的艰苦磨练,但生活上应有所保障。由此选择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的房县。历史上共有 52 位帝王将相皇亲国戚特放房县,被称为宫廷陪都后花园。相传,这些帝王将相皇亲国戚他们特放房县后,饮用房县世代相传的黄酒,以酒健身养颜,以酒解闷消愁。以及健身养颜酒之说等等,产生浓郁的酒文化,代代传承,成为驰名的黄酒之乡。

    尹吉甫生于周厉王二十七年,卒于周幽王七年(前852—前775年),是古彭国人,房县西周为彭国,周初也曾为罗国,后为庸国,公元前611年楚国灭庸国,相继灭麇国之后,房县为楚国之地。有些缺乏考究历史者,人云亦云,抄来引去,说房陵在西周时为楚国,更有甚者云:“公元前828年,西周太师尹吉甫带着家乡楚国(房县)白茅酒向周宣王进贡才提拔为太师……” 此说十分荒唐。当时房县属彭国。尹吉甫卒于公元前775年,尹吉甫死后过了一百六十多年,房陵才是楚国所辖地域,怎能说尹吉甫是楚国人?再则,白茅:植物名。多年生草本,花穗上密生白色柔毛,故名。白茅古代是洁白、柔顺的象征,祭祀时常用来垫托或包裹祭品。《诗经·召南·野有死麋》中有“野有死麕(jūn),白茅包之”。.所以不能说酿“白茅酒”。《十堰移民史》等有关文章载: “韦后随李显同赴贬地,与他们同行的还有六百多名工匠……”系摘抄房县有关商业炒作新假编的所谓庐陵王“民间”故事,编者告诉笔者那是胡编的,千万不能当历史误传。

    该文对房县黄酒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千年酒俗风情、房县黄酒丰富的营养价值,活血养颜,除风去湿,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保健功能等进行了比较详实的介绍,其浓郁的房县饮酒文化,令人无不陶醉和青睐。

    十堰日报2018年8月21日用一整版刊登记者吴可新采访袁正洪而撰写的“《诗经》邮票的最佳原地是诗经之乡西周太师尹吉甫故里房县” 文章; 8月27日,十堰日报用三分之一版刊登记者毛以国、吴可新采访的“房县是诗经文化重要源头《诗经》邮票是十堰又一文化品牌——《诗经》邮票即将发行之际访中国诗经学会会员袁正洪” 的文章,不少读者看报后,对袁正洪锲而不舍地挖整研究诗经尹吉甫文化,迎来十堰市及房县被选作诗经邮票首发地予以称赞。

    经济是树,文化是根,文化是力,经济是效。总之,在房县这块土地上,吉甫尽忠,黄香至孝,忠孝名邦,世人敬仰;趣闻轶事,典籍掌故,民俗文化,悠久精彩;房县是耳菇乡、黄酒之乡等等正是这些文化精粹因素,传承了炎黄文明,弘扬了祖国的优秀文化,成为中华文明长河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是荆楚民间文化的珍贵宝藏,亦是湖北省重大战略决策“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由此,“中国扶贫日•湖北旅游行暨房县诗经•黄酒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活动,为实践文化强国、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文化强县、文化强乡镇战略决策,为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提高人文素质,促进精准扶贫必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载入历史的画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条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实名:十堰新闻网 十堰新闻 域名网址:www.syxw.net
投稿邮箱:E_mail:syxw668@126.com 或 E_mail:syxw668@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