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3月11日讯: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1月22日以来,竹山县竹坪乡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共同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抗“疫”战歌。
村民:踊跃捐款抗疫情
自疫情发生后,竹坪乡党员干部积极捐款,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截止2月4日,该乡共收到陈广宝、潘臣斗、洪玉意、田胜华、张云兵、余立军、陈钰、田盛年等23位创业成功人士捐款106700元;收到当地干部群众捐赠的口罩16000个,喷壶6个。
2月25日,该乡安河口村五保户胡远书、低保户胡远兵等30户困难村民,收到了该村爱心人士、老党员潘城葆给他们捐赠鸡蛋、面条、食用油、大米等生活物资,价值5000元。当日,该村还收到了11组爱心人士姚永兴从大连寄回来的5000个口罩和消毒液。
人大代表王国宝:抗“疫”为人民
自防控疫情工作开展以来,竹坪乡安河口村县人大代表王国宝一直坚守在“疫”线。
为了严防疫情扩散,确保防控到位,他带领该村党员干部、青年志愿者,统筹做好该村的卡点值守、劝导劝返、健康普查、生活保障、消毒消杀等工作,让群众安心居家防疫情。针对该村地理区位,在全村设置了7个疫情卡点,强化措施、严把关口,每天都穿梭在各卡点之间进行督办,各项工作全面督战。
入户走访、发放武汉返乡提醒函告知书、入户登记测体温,向村民普及疫情防控知识,搜集群众对疫情防控的意见建议,解决群众诉求。
老党员徐之全:“疫”线守初心
“一劝亲朋不聚餐,搅酒说话病毒传,不缺吃来不缺喝,顿饭染病不划算。二劝守规门不串,串门就是把毒散,更不允许去扎堆,人传人是最危险……”
2月14日,在竹旬公路店坪路段上,一位两鬓花白但精神矍铄干练的人,正在用喇叭向村民宣讲《抗疫新十劝》,这个人就是竹坪乡人民政府老干部、老党员徐之全。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徐之全不等不靠,自正月初三开始,一直坚守在防控一线。每天驻扎在驻点包保的陈家河村,行走在陈家河村的院院落落,查访从武汉返乡人员,给村民宣讲防疫知识,督促各劝返点开展工作,一直坚守岗位,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为了让村民能够变被动为主动防控,他利用晚上休息时间,编写了《抗疫新十劝》顺口溜,用通俗易懂的竹坪方言,向群众宣讲了防控知识和上级要求,群众容易接受,收到了很好地效果。
扶贫干部严其斌:“疫”线担使命
大年初二,顾不上春节休假,严其斌就从县城赶到了仁和寨村。
作为工作队长和第一书记,他把每天的工作安排得非常紧张。每天他都对全村在家的139户505人进行入户走访排查,测体温,进行健康监测。每天,他都在各个安置点、村组、院落、卡点持续不断的宣传上级有关新冠肺炎防控的政策,要求村民不串门、不集聚、不聚餐,各种喜庆事宜一切从简。
武汉返村21人、武汉周边返村20人、其他地方返村101人。相关情况了然于心,这是他按照“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总要求,逐家逐人登记核查出来的。
劝说村民延迟办理搬家喜庆事宜1次,从简丧葬1家,各类拜年、聚会65人次,阻止群众集聚聊天80余次,劝返村民外出90余人次。
医护人员:“疫”线显忠诚
自疫情发生以来,竹坪乡卫生院全体医护人员顾不上家中的大小事,一心扑在疫情防控工作中。
最难忘的是帐篷里的年夜饭。金花村是竹坪卫生院的驻点村,过了金花洞就是陕西省,为了防止跨省人员流动,竹坪乡卫生院分配四名医务人员,自腊月二十九开始便在卡点守着。来到卡点的第二天,他们就迎来了年三十。那天雨夹雪,寒风刺骨。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一群穿着防护服的年轻人,蹲在地上,端着饭盒吃年夜饭。
谭瑞是一名医护人员,自从来到隔离病房后,他总要忙到晚上十一点以后,但面对重任,他从没有抱怨过一句,也没有把任务推给别人,好像永远不知道疲倦。
为了减少交叉感染,卫生院一线人员住集体宿舍,休班也不能回家。老党员谢桂香直接把值班室当成了家;护士李丽直接把孩子留给了不会做饭的老公;副院长何兴武虽然离家很近,却一次也没回去看望年迈的父母;还有四对夫妻档,把照顾孩子的重担交给了父母,携手奋战一线……
竹坪乡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共抗疫情,用真心、真情、真爱,谱写了人间大爱、壮丽战歌。(程臣 张云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