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举办学十八大报吿专题讲座 “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大雅·民劳》篇 诗经文化网12月8日讯(袁 源、李胜男):今日上午,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十堰市民俗学会组织专家学者召开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吿专题座谈会,大家紧密围绕十八大报吿“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的重要指导思想,联系研究会和学会文化工作实际,展开热烈的讨论,暢谈十堰文化,备感振奋,决心着力挖整研究中华文化元典之一的诗经尹吉甫文化和十堰博大精深的民俗民间文化,努力打造文化品牌,为推进十堰文化强市战略作出积极的贡献。 学习座谈会上,中国诗经学会会员、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会长、十堰市民俗学会会长袁正洪作了《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吿,坚持挖整弘扬诗祖尹吉甫文化,努力为文化强市积极作贡献》的专题讲座。他说, 2万8千7百余字的十八大报告,令人精神振奋鼓舞,深刻描绘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建设的行动纲领和指路明灯。报吿中:“改革” 和“文化”是其重要的关键词,全文出现“改革”二字84次,“文化”二字全文出现87次。报吿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这充分体现了党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为文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使我们备感振奋,坚信一定能实现文化的大跨越。 袁正洪在发言中说,《诗经》是中华文化的元典之一,《诗经》不仅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而且《诗经》中采集了狩猎、牧业、农业、蚕桑、纺织等生产生活民俗、交易和运输、军亊等诸多方面蕴藏着极其深厚的文化,是认识和研究上古社会的一把金钥匙,被称为反映我国古周朝社会的《百科全书》。“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大雅·民劳》篇,诗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意指人民有劳有逸,生活比较安定,祈望过上好日子。后在儒家学说里也出现“小康”一词。儒家的“小康”是指比“大同”的理想社会低一点的一种社会。宋朝洪迈在《夷坚志》中也曾萼道:“久困于穷,冀以小康” 。这里“小康”指的是家庭经济比较宽裕。作为对一种比较富裕安康的生活水平的形象描述,这个意义上的“小康”一词一直沿用。党的十八大报告赋予“小康” 崭新的内容,就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就是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袁正洪在发言中说,十八大报告强调:“促进社会和谐” 和“加快建立生态文明” 等。中华诗祖、西周太师尹吉甫是十堰市所辖房县人,尹吉甫不仅是《诗经》的采风者,而且是周宣王时期《诗经》版本的总编纂者。尹吉甫撰写的《诗经·烝民》篇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 烝:众,许多。物:一切事物,对宇宙的认识。则:法则。彝:是平常人的性格。懿:好的意思。”诗意是:“上天生了这许多民众来,各人都有应该做的事,也有一定的规矩。平常的百姓也都有一定的性格,没有人不喜欢有好德行的人。”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的剖析》一文中说:“中国传统哲学,从先秦时代至明清时期,大多数(不是全部)哲学家都宣扬一个基本观点,即‘天人合一’。这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独特的观点,确实值得深入的考察。‘天人合一’的观念可以说起源于西周时代。周宣王时的尹吉甫作《烝民》之诗,有云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这里含有人民的善良德性来自天赋的意义。” “天人合一” 的和谐思想不仅在尹吉甫所撰的《诗经•烝民》中,而且在《诗经》有关篇章中也有不少的反映。如《周颂•般》中的“于皇时周,陟其高山,嶞山乔岳,允犹翕河。敷天之下,裒时之对,时周之命” 也是 “天人和一” 思想的语意语源。以及《诗经》305篇中有135篇提到动植物338种,许多篇章中体现了生态文明,使人深刻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十八大报告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诗经》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作为十堰市地处汉水中上游地域,《诗经》开篇“周南、召南” 部分是产生在汉水、汝水流域的民歌,十堰市是《诗经》“周南、召南” 交汇地域,也是诗经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挖整抢救保护弘扬好诗经尹吉甫文化,必将促进“文化强市” 战略的实施。 在学习座谈会上,太和医院党委副书记、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朱宗明教授作了学习十八大报告,研究地方文化要与经济建设、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为文化强市作贡献的发言。十堰市民俗学会常务副会长、太和医院药学部陈吉炎教授学习十八大报告,畅谈了如何研究弘扬医药养生文化的发言。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顾问胡继南作了 “学习十八大报告,着力打造十堰知名文化品牌,促进文化强市战略实施的发言。 在学习座谈会上,大家还总结了在全国有关知名文化专家亲切指导和省、市、县领导高度重视下,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十堰市民俗学会,多年来风雨秦巴武当十堰山区,顶酷暑、冒严寒,翻山越岭,深入乡村,挖整收集研究十堰文化,取得七大成果:坚持挖整研究成功打造出“中华诗祖尹吉甫” 文化品牌,“ 诗祖尹吉甫故里” 被评为十堰市名片。坚持13年挖整研究出引领十堰市百亿生态环保产业的武当道茶品牌,也被评为十堰市名片。向省委建议“建立鄂西生态经济圈,对接武汉城市圈”,省委政研究室发专送参阅件,经省委领导批示,深化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被列为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决策。考察研究“十堰市牛头山发现2300年前楚国古长城”,引起国家林业总局和专家高度重视,一举被列为国家森林公园。《武当武术战略发展之研究》通过了国家体总武术院课题论证。艰苦开展“民俗民间文化长征”,挖整研究房陵文化,被专家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宝藏。探险考察研究发现房县“封神洞”特大钟乳洞和世界罕见的房县青峰古地质河床遗迹,引起市县领导高度重视,经国家地质专家考察正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等,学会为十堰及房县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多年来,学会经过艰苦努力现编辑出《中华诗祖尹吉甫之研究》、《中国历代帝王将相特放房陵典藉录》、《神农武当医药歌谣》、《房陵锣鼓歌》、《门古寺民歌》、《房陵文化研究文论集》丛书书稿,受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高度重视,被列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抢救保护工程丛书》。这套丛书从文化研究上还溯源与掲迷了十堰及房陵文化的十多个亮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致函本会的文件中说:“这套丛书的出版,将填补我国民间文化相关领域的空白,为我国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提供了珍贵的资科”。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先后有300余名记者采访报道诗经尹吉甫文化红遍网络,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 、新闻联播及香港凤凰卫视等31家电视台播出诗经尹吉甫文化,极大地提高了十堰市及房县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中国诗经学会名誉会长夏传才教授在给学会回信中写道:“尹吉甫是对华夏民族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他又是确凿可信可考的西周大诗人。诗经是中华文化的元典,诗经学是世界性的学术,你们为之作出了可喜的贡献。” 学习座谈会上,大家观看了十堰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挖整编导的精采的茶艺表演,受到大家的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