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2月12日讯(陈如军、袁源): 新春佳节,笔者采访中国诗经学会会员、中国茶叶学会会员十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袁正洪,为弘扬《诗经》和武当道茶文化 ,袁正洪在著作的《中国茶文化研究・神农武当道茶经》一书的十八个篇章中,以《诗经》四言诗体载,从神农武当道茶历史、地理生态、采茶制茶、品茶评茶、民歌谚语、养生修性、茶艺表演等多方面进行了一至十四章的诗话《神农武当道茶经》茶经,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此书中长篇诗话体裁计二万多言,达八万余字,全国少有。
据袁正洪介绍,查阅《甲古文》、《金文》字典、东汉成书的《说文解字》,均无“茶” 字。查找相关史料“茶”字在汉代以前为“荼”字。 “茶”古称“荼”,最早见著我国首部诗歌总集《诗经》之中,《诗经》中有七首诗记到荼∶《诗经•邶风•谷风》《诗经•豳风•七月》《诗经•郑风•出其东门》等等,还把茶比喻成清新曼妙的女子,确实可爱。《诗经》不仅是中华文化重要元典之一,而且《诗经》具有历史、社会、科学、文学、商贸、农学和教育、审美等多重价值,是古代政治伦理的教科书和礼乐文化的集大成,被称为古周朝社会的百科全书。
唐代是饮茶兴盛时期,唐开元年间玄宗李隆基主持编辑的《开元文字音义》中将“荼”字去掉“一” 横,把“荼”明确为“茶”。茶圣陆羽著述《茶经》中明确把荼写为茶。宋苏东坡诗云:“周诗记荼苦,茗饮出近世。”北宋徐铉等校曰:“荼,此即今之茶字。”
袁正洪学的新闻专业,曾担任《郧阳报》记者,且又是中国诗经学会会员,对新闻学和诗经学有所研究,他认为《诗经》的多数篇基本具备新闻写作的五要素,由此《诗经》也可谓是新闻写作的文化典籍,尤其是许多四言诗,朗朗上口,受人青睐。基于此,作为中国诗经学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茶叶学会会员的袁正洪,在著作《中国茶文化研究・神农武当茶经》一书的十八篇章中,从第一篇章至第十四篇章以四言诗体载,进行了比较深层次的学研撰述,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中国茶文化研究・神农武当道茶经》一书,共计24余万字,其中四言诗话体裁达八万余字,计二万零一百余言(即4字为1言/句) ,以此体裁写作少有,可谓创“吉尼斯记录”;第十五章至十八章文论、故事等十四万余字,这既是弘扬诗经国学文化 ,也是一种诗话神农武当茶文化的写作创新,集历史性、知识性、典故于一体,既有哲理,又极具神农武当茶文化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