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十堰频道1月10日讯(汪枫) 武当山是典型的大景区与大农村相互融汇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自2004年成立特区街道办事处以来,该办事处紧紧围绕“服务旅游,富裕农村”作文章、下功夫,加快了发展农业旅游经济,延伸了旅游产业链条。那么街办办什么?为此,笔者专访了武当山特区街办党委书记余建强。
余建强说:巧打武当旅游牌,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规模型的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农业,已成为新的旅游和消费的热点,也是武当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此,街办根据武当山旅游经济结构和不同的地貌类型,按照“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突出骨干品种、发展一村一品”的要求,重点抓好国道沿线、库区沿岸和山区“三大经济带”建设。在316国道沿线,以“旱地菜、坡地果”为重点,建设“菜篮子”、“果盘子”生产基地,主要目标就是在元和观至青徽铺、杨家畈至十字岭两个中心点,连接公路沿线的村组户,建2000亩优质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2000亩优质武当仙果生产基地,扶持发展养殖大户100家,开发建设通伸沟旅游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500亩和北天门沟生态农业示范园500亩,发展农家乐百余户。在库区沿岸,以“保护生态,绿化库区”为重点,一方面抓好万亩优质桔橙基地和千亩水产品养殖基地建设;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武当灵山、汉江秀水”的品牌,开发“灵山秀水风情游和垂钓游乐园,把“武当桔、汉江鱼、源头水”奉献给中外旅客。在山区经济带,以“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生态家园”为重点突出抓好八仙观、紫霄等村3000亩名优茶基地建设,抓好金沙坪、太山庙等村1000亩优质干果基地建设,抓好豆腐沟、五龙等村1000亩名贵药和1000亩山野菜绿色产品基地建设,确保农民退耕还林后,减地不减收。
余建强告诉我们:围绕改善旅游环境,加快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一是完成景区所有拆迁移民安置工作。为了保护、管理、利用好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先后完成了老君堂、八仙观、大湾、琼台、紫霄、南岩等公路沿线及庙观周围所居住的176户、605人的拆迁安置任务。二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三年来,大力实施了旅游反哺农村战略,完成村组公路硬化95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完成了5个村3000人饮水安全问题和100户危房改造任务;完成土地平整项目1000亩。三是抓好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根据旅游资源特色和产业优势,在城效周围把元和观、杨家畈、老营宫等5个村打造成二三产业服务村;在公路沿线及景区内从整治村容村貌入手,大力实施“三清四化”和“穿衣戴帽”工程,把遇真宫、大湾、紫霄等村5个村打造成旅游文化村;在特色产业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的八仙观村、石家庄村开展采茶摘果一日游活动,打造成产业带动村。
针对巩固文化阵地,规范农村组织阵地建设,余建强介绍:三年来, 我们把村级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工作作为农村党建工作的突破口来抓,街办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先后投入8万余元,各村先后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兴建、改建、扩建村级活动阵地2600平方米,协调利用房屋1500平方米,配优了硬件,完善了软件,充分发挥阵地作用,经常性开展活动,使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在阵地建设中,注重配套建设,做到活动阵地功能完善。把村(居)阵地与村(居)卫生室、文化室、计划生育工作室建设相衔接,注重发挥活动阵地综合功能,把村(居)阵地真正建成农村的党员之家、文化中心、科技培训中心和服务群众的中心。每次活动都认真填写“一册三薄”,建立了完整的档案。
谈起以后的工作,余建强充满信心的说:未来的五年,武当山街办农村要达到“生态村、卫生村、旅游村”的标准 |